鴨綠江,浩浩蕩蕩,綿延千里。在鴨綠江兩岸有兩座城市,分別是中國的丹東和朝鮮的新義州。
在這里,有一座橫跨鴨綠江的大橋。71年前的今天,1950年10月19日,中國人民志愿軍從這座橋上,雄赳赳、氣昂昂,跨過鴨綠江,奔赴朝鮮戰(zhàn)場。
抗美援朝保衛(wèi)家園 英雄功績彪炳千秋
1950年6月,朝鮮內戰(zhàn)爆發(fā),美國政府作出武裝干涉朝鮮內戰(zhàn)的決定,并把戰(zhàn)火燒到中朝邊境。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。
應朝鮮黨和政府請求,中國黨和政府以非凡氣魄和膽略作出抗美援朝、保家衛(wèi)國的歷史性決策。總共超過200萬中國人民志愿軍戰(zhàn)士踏上朝鮮戰(zhàn)場。
志愿軍將士冒著槍林彈雨勇敢沖鋒,頂著狂轟濫炸堅守陣地,以身軀作人梯,用胸膛堵槍眼,抱起炸藥包沖入敵群,烈火燒身巋然不動。
他們忍受零下40攝氏度的極寒,凍成冰雕也保持著戰(zhàn)斗的姿勢,絕不后退。
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為了祖國、為了人民、為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,萬千忠骨長眠在了那片金達萊花盛開的土地上。
毛澤東主席的長子毛岸英,也犧牲在朝鮮的土地上。
烈士英名萬古流芳 山河無恙英雄回鄉(xiāng)
祖國沒有忘記這些無畏的戰(zhàn)士,沒有忘記她的英雄兒女。從2014年起,中國政府開始陸續(xù)接回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。時間跨越半個多世紀,英魂終于回到他們的故鄉(xiāng)。
從2014年到2021年,已有8批,共825位在韓志愿軍烈士的遺骸回到祖國。
離家猶是少年身,歸來已成報國軀。在沈陽桃仙國際機場,祖國用最高的禮遇,迎接他的英雄兒女回家。
2020年,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(zhàn)70周年。接烈士回國的專機,首次使用國產重型軍用運輸機——運-20。
專機進入指定空域后,兩架殲-11B戰(zhàn)斗機升空護航伴飛,向英雄表達最高的敬意。
當運-20專機降落在沈陽桃仙國際機場,兩側的消防車同時噴射水柱,形成一道壯觀的水門,這被稱作“過水門”,是最高級別的禮儀。
117名禮兵列隊登機,從專機上護送棺槨至擺放區(qū),每個棺槨上都覆蓋著國旗,這些國旗都曾經在天安門廣場上升起過。
烈士遺骸被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。在這里還長眠著楊根思、黃繼光、邱少云等志愿軍烈士。
在運送遺骸前往陵園途中有一位年近九旬的老戰(zhàn)士,行軍禮向昔日的戰(zhàn)友致敬,歡迎他們回家。
筆墨祭英杰 丹青敬忠魂
2021年,軍旅畫家李明峰創(chuàng)作了油畫《永遠的軍魂》,記錄下志愿軍遺骸歸國的動人瞬間。
畫家以新聞紀實的視角,再現了祖國迎接志愿軍戰(zhàn)士遺骸歸國的歷史時刻。畫面以地平線為界,按照黃金分割的比例,呈現為上下兩部分。上半部分為遠處布滿白云的藍天,一架印有國旗、軍徽的巨大運輸機占據著畫面的中央。
兩架為烈士英靈保駕護航的戰(zhàn)機劃破長空,用空軍特有的禮儀向志愿軍忠烈致敬。
藍天白云中的三架飛機,彰顯出和平年代的中國軍威和中國形象。
凜然偉岸的中國軍人是畫面的視覺主體。中間一排禮兵手捧烈士遺骸,表情莊嚴肅穆,從紅毯深處緩緩走來。
他們神情莊重,動作從容,金色的國徽和綬帶透出一種不可侵犯的威嚴之光。
鮮艷的五星紅旗覆蓋下的英烈,是為捍衛(wèi)人類和平事業(yè)犧牲的偉大戰(zhàn)士,更是我們心中“永遠的軍魂”。
行進的儀仗隊隨著畫面中光影的流動,朝觀眾的視野走來,帶動觀者一同進入歷史現場,為烈士英靈致敬默哀。
為了再現志愿軍遺骸歸國的動人一幕,李明峰將畫幅設定為高三米、長近六米,畫里的儀仗隊員都和真人一樣大小。
同時,還增加了真實場景中沒有的內容。在遠景處,描繪了志愿軍家屬,同時增加了士兵和儀仗隊員的數量。
為了營造肅穆莊嚴的氛圍,李明峰在畫面里增加了兩名持槍的護衛(wèi)。
帶著對烈士的崇敬之情,李明峰歷時一年完成了《永遠的軍魂》。
正義必定戰(zhàn)勝強權 歷史潮流不可阻擋
時隔七十載,志愿軍烈士們終于安眠在了祖國的懷抱,他們的英雄壯舉將被中朝兩國人民世代銘記!
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,一面由138塊黑色花崗巖組成的英名墻上,鐫刻著174407位烈士的英名。
2021年9月2日,第八批志愿軍遺骸被運送回國,他們的名字也將鐫刻在英名墻上,鐫刻在共和國的史冊上。他們的名字,照亮了他們身后這個國家、這個民族通往偉大復興的道路。
讓英烈們魂歸故里,長眠于祖國的土地,是對烈士英靈的告慰,也是對烈士親屬、對健在的所有志愿軍老戰(zhàn)士以及對全國人民心靈的安慰。
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偉大勝利,拼來了山河無恙,家國安寧,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鋼鐵意志、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,也再一次證明:正義必定戰(zhàn)勝強權,和平發(fā)展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!
抗美援朝烈士遺骸歸國的歷程中還有哪些動人故事?畫作《永遠的軍魂》還有哪些感人的細節(jié)?
讓我們跟隨中共黨史專家江英、美術評論家于洋一起,了解《永遠的軍魂》背后的故事。
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