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機版

歡迎使用手機瀏覽

  今天(7月9日)的《“七一勛章”獲得者》,我們來看扎根牧區(qū)、苦干實干的楷模——廷·巴特爾。

  在錫林郭勒草原廷·巴特爾的牧場上,曾經讓人犯愁的白沙地早已被廣袤的草原覆蓋。

  廷·巴特爾的父親廷懋是新中國開國少將。1974年,19歲的廷·巴特爾來到偏遠閉塞的薩如拉圖雅嘎查下鄉(xiāng)插隊。遵照父親的囑托,這個將軍的孩子是唯一留在草原的知青。1976年,廷·巴特爾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,被牧民們選為隊長。

  牧民群眾有了困難,共產黨員始終沖在最前;在草場承包分畜到戶時,他卻退到了最后。好的牛羊全都分給了牧民,最后留給自家的只有不長草的荒灘和老弱牲畜。

  牧民們的生活好了,但大量增加的牲畜卻讓草原開始退化。黨支部書記廷·巴特爾總結創(chuàng)新放牧經驗,推廣“減羊增牛”辦法,恢復草場生態(tài);組織牧民加工畜牧產品、開發(fā)多樣化經營,牧民人均收入提升到2萬多元。

  47年來,他扎根牧區(qū)、苦干實干,傳承父輩的紅色基因,憑著“讓牧民過上好日子”的信念探索出保護生態(tài)、發(fā)展經濟、促進增收新路子,使當?shù)啬撩竦纳a生活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